初春时节,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蓝田镇的“稻+羊肚菌”轮作基地,一排排大棚根据地形巧妙铺开,错落有致,大棚里黄褐色的羊肚菌铺满田间,长势喜人。
“这一季羊肚菌产量很不错,亩产能达500斤,今天打算出20吨鲜菇。”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佘邵陵说,“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行情非常好,这几天不断往广东等地发货。”
“90后”佘邵陵种植羊肚菌已有8年经验。2019年,通过天柱县政府牵线搭桥,佘邵陵在蓝田镇成立公司,带动当地发展羊肚菌产业。
“我们实施稻菌轮作,‘大季’(4月至10月)种水稻,‘小季’(11月至次年3月)种羊肚菌,增加土地产值。”佘邵陵说,“实践证明,水稻种植能有效防治对羊肚菌有害的病菌,羊肚菌种植又调节土壤肥力,实现‘大季’‘小季’两不误。”
在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楼内,加工房、烘干房、育种中心等一应俱全。佘邵陵说,2020年投资1000万元,成功打造菌种培植、营养袋研制、成菌种植、技术推广、商品菌加工、产品销售在内的羊肚菌全产业链,目前菌种、营养袋销往湖南怀化、贵州安顺等地。
随着效益逐渐显现,羊肚菌产业从蓝田镇扩大到天柱县的其他乡镇。2022年,天柱县联合企业,选派技术员到渡马镇、白市镇等6个乡镇(街道)的19个村,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乡土人才,累计带动发展羊肚菌种植2000余亩。(记者蒋成、杨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