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365xczx.com

振兴之路
湖南保靖:创新推行以工代赈“135”模式为乡村振兴赋能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2023-02-28 10:01:56     【字体: 】    

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以工代赈“135”模式。2022年,全县以工代赈实施项目292个,投资总额4.3亿元,发放劳务报酬8300余万元,劳务报酬占比19%,带动群众就近就业1.2万余人,人均增收7000元。

聚焦高位推动,坚守一颗“赈”的初心。该县始终把以工代赈促稳岗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动乡村振兴、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将以工代赈项目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规划,成立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专项领导小组,设立以工代赈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以工代赈实施方案、管理办法、激励措施,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以工代赈的工作格局。建立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名部门或乡镇领导、一支专门队伍的“包保责任制度”,采取“专项资金+部门整合、群众自筹、投工投劳”“1+3”的组合式投入机制,统筹调配要素资源。

聚焦稳岗增收,创新三条“赈”的路径。一是示范项目重就业优先。突出抓好以工代赈项目实施,采取合同约定、资金管理等措施约束施工单位,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含监测人口)就业,最大可能提供工作岗位。2022年实施以工代赈示范项目2个,组织200余人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300余万元,人均增收1.5万元。二是小微项目重组合投入。对单个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项目,采取“专项资金+部门整合、群众自筹、投工投劳”的组合式投入机制,集中成片对项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改造。2022年衔接及整合资金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项目275个,组织8000余人参与工程建设,发放报酬4600余万元,人均增收5800元。三是重点项目重资金倾斜。对以工代赈方式的重点项目,予以资金倾斜,带动群众就业增收。2022年全县64个重点项目中有15个在建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组织3800人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3400余万元,人均增收9000元。

聚焦乡村振兴,提升五项“赈”的效应。一是全面推进“以工代赈+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扎实开展“幸福保靖人·美好新生活”思想大解放活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行动”和“一户一名大学生培养、一家一门致富技培训”计划,培育“土专家”“田秀才”4000余人。二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赈+基础设施提质”,改善基础设施。安全饮水、生活用电、4G信号、光纤通达实现全覆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扩面提质,农村全面实现“五通五有”,老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三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赈+特色产业”,带动产业发展。补齐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两茶一果”特色产业总面积达45万亩,综合产值25亿元。其中,保靖黄金茶种植面积近15万亩,综合产值达21.36亿元,受益农民群众8万余人,促进稳定增收4万余人,实现茶农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1%,排全州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赈+就业增收”,增加农民收入。采取建载体、拓岗位、提技能等方式,新建续建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5000余人,为“三无”脱贫人口开发农村公岗2248个,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五是全面推行“以工代赈+劳务公司”,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村劳务公司共承接以工代赈项目210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745.28万元,同比增长378%,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9万元,解决就业6000余人,人均增收3700元。比如甘溪村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65.07万元,其中32万余元直接用于村民劳务分红。

目前,该县举全县之力着力打造全省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保靖样板”。(作者单位:湖南省保靖县乡村振兴局)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