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365xczx.com

振兴之路
立“竹”资源 发展节节高
来源:农经司     2023-04-26 12:00:00     【字体: 】    

  在广东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豪岭村,一场雨后,一根根鲜嫩的雷笋破土而出,笋农们穿梭于林间熟练地采收,不一会儿均满载而归。这时,不少人会将采回的鲜笋送至钟振志、钟慧平夫妻家中,由他们统一称重、打包、通过电商销售。

  因竹而美,因竹而富。近年来,豪岭村依托世界长寿乡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雷笋产业,做活做强“竹”文章。

  一、发展雷竹产业,村民吃上“生态饭”

  雷笋因打春雷时发笋而得名,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等特点,种植简单、管理方便。雷笋美味甘甜,深受市场欢迎,价格与普通春笋相比要高出两倍多。

  2017年,村里偶然接触了解到雷笋这一品种,得知其生长需要温暖潮湿,通风向阳的环境,考虑到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雷笋种植。当即组织了30多人去浙江考察引进品种,目前全村共有10多户人家参与种植,总种植面积达120亩。

  起初,不少市民以为雷笋是普通的春笋,还不了解为何要价高,加上村中雷笋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产值并不高,有些笋农便有些泄气。这时,村里依托新媒体载体以及联动各大生鲜市场,扩大宣传力度,提高雷笋的市场知名度,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将本地的优质雷笋“端上”各地餐桌。除了本地客户外,现在每天都能接到不少以福建和珠三角等地区为主的回购订单。

  二、延伸产业链条,竹下铺就“致富路”

  雷笋有了好销路,笋农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接下来,打算逐步联合镇村引导笋农在非笋期,探索发展林下养殖,实现种、养循环经济双丰收。

  去年,部分种植户拿雷笋试验性制作了一些鲜冻笋、手剥笋,大家认为口感还不错,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不久前,广东省林科院组织了6名专家到村里调研,引导笋农有效盘活闲置的山地资源,不断改进优化种植技术、调整竹林结构。不少笋农意愿挺强,所以村里计划发动这些笋农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扩大雷笋种植面积和规模,做大做强雷笋产业。与此同时,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发力雷笋深加工,实现竹笋产品多样化,并畅通供销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塑造打响本地雷笋品牌,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加笋农收入,促进农业增效。

  广东省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