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旗杆村曾是该县的87个贫困村之一。该村农业产业多以玉米、小麦为主导产业,去年以来,旗杆村通过深化党建引领,创新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思路、新模式,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有效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据旗杆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伟介绍,通过采取“村集体经济+产业+农户”模式发展玉米、小麦扩种,由村集体负责监督管理,在耕、种、管、收、售等环节采用阶段性和全过程托管模式,确保技术有支撑,增收有保障。同时,突出党建引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强化田间管理,确保粮食稳定增产、集体稳定增收。
“我们把守住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今年夏收期间由于连续降雨等原因对小麦收割带来不利影响,但我们通过规划化、专业化、科技化种植,顺利完成夏收工作,村里夏粮总产量达47.7万斤左右,其中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26万元的收入。此外在小麦、玉米种植、管护、收割过程中,我们聘请到本村及周边脱贫村民前来务工,目前,累计用工32人次,带动群众务工增收达2.3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双赢目标。”周伟告诉笔者。
据了解,旗杆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村集体经济+产业+农户”的工作思路,发挥地理优势、突出资源特色,立足镇村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兴村富民新路径,不断培育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努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齐头并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跑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租金、分红和务工,村里这种发展的好模式让我有了持续收益。”脱贫户李维庆掰着手指算了一笔经济账,12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土地流转费加上产业分红费,算上务工收入,每年收入20000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乡村振兴工作当作“头号工程”,实干担当,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实走深。”周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