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专家组成员深入柬埔寨项目村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帮扶手段。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供图
6月28日,第16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和东盟十国政府部门、驻华使领馆代表,扶贫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160余人齐聚邕城,围绕“加强减贫交流,共建繁荣家园”主题分享政策和实践经验,为提升中国—东盟各国人民福祉,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减贫目标凝聚广泛共识,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在减贫发展领域的合作筑牢根基。
论坛期间,各国深入交流了在社会发展与减贫领域的治理实践,展望促进均衡包容发展的思路理念,共同探讨在后疫情时代,加强中国—东盟减贫交流,推动双边和多边减贫与城乡融合发展合作走深走实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以及在实现全面脱贫后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与会嘉宾们高度评价,成为本次论坛热议焦点。
切实将减贫成果惠及群众
东南亚国家联盟副秘书长艾格帕介绍,东盟展望中有一项重要发展内容,即要实现性别平等,让各种人群都能够纳入到发展的轨道中来。“这是我们2025年要实现的目标,中国与东盟也就此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实践,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共同发展。”
“新形势下中国—东盟减贫合作,一要加强倡议对接,消除贫困存量;二要着眼成效巩固,抑制返贫增量;三要创新合作方式,打造减贫亮点。”中国驻东盟特命全权大使邓锡军认为,在实现减贫目标的举措和路径上,发展是硬道理,合作是金钥匙,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全球发展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东盟全面复苏框架等发展规划深度融合对接,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加强减贫与社会发展论坛等机制建设,切切实实将减贫成果惠及群众。
缅甸合作与农村发展部部长腊莫在论坛上分享了该国治理贫困的有效做法。缅甸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其中贫困人口数量是城市地区的6.7倍之多,为摆脱贫困,历届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农村发展规划和项目。五年半时间,贫困人口比例从48.2%减少到24.8%。“当前缅甸的愿景是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柬埔寨农村发展部部长乌·拉本提到,该国农村发展部把使所有公民都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条件和较高的生活水准当作减贫核心目标,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柬埔寨农村地区的发展计划。“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减贫和农村发展的经验交流,能够得到更好的交流成果。”
文莱文化、青年与体育部社区发展司福利保障处副处长达阳库介绍了该国消除贫困计划,以及系统性帮助低收入人群的行动方案。“政府提供一些孵化计划,包括就业、创业、教育、立法、健康等各个方面,并进行网上慈善事业,努力消除贫困的同时,完善全社会保障系统,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能有资格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达阳库说。
共同推进繁荣家园建设
去年1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东盟国家领导人积极回应。
“消除贫困是中国—东盟构建战略伙伴关系的应有之意,长期以来双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尤其在当前疫情反复、国际安全形势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下,减贫合作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区域合作处参赞徐菁指出,自2007年起,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已经举办了15届,成为旗舰项目,同时自2016年起实施的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一期也圆满收官。中国和东盟还积极开展经贸投资等合作,为地方国家抗疫、经济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樊胜根提出,“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农业支持政策,改善营养健康,减缓气候变化,从而实现和推动共同繁荣,减少城乡差距。”樊胜根指出,可以通过几个方面的战略路径实现共赢:一是促进以营养为导向的粮食生产,实现粮食供应和消费多样化;二是加大力度对新兴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和采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是优化财政支农支持结构和布局,对农村地区多加倾斜,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四是提高农产品体系韧性和生产消费效率以及政府管理效率。
印度尼西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对此,印度尼西亚农村、落后地区发展与移民部村庄和乡村发展司司长苏吉托表示,必须协同推进系统扶贫,实现公平公正发展,让全体公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印尼有7.9万多个村庄,地形复杂多样,每年约增加250万人口,面临满足需求和平等实现社区福利的重大挑战。”苏吉托介绍,目前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扶贫做法包括为中小微企业和乡镇企业重组信贷和营运资金融资,向贫困家庭提供现金直接援助计划,强化村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村庄数字化等。
同时,苏吉托对本届论坛有望在东盟和中国地区解决后疫情时代农村地区问题寄予厚望:“通过东盟与中国的合作,我们希望所有相关者能够参与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各国共同进步。”
中国减贫方案获各国点赞
2020年,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人类文明和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在致辞中介绍,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中国和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命运与共,友好关系源远流长。2007年,双方秉持以平台促交流、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以发展谋福祉的理念,发起举办“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开启了高级别交往、机制性互动、务实性合作的新进程。
广西同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广西积极发挥区位优势,通过自贸区、中国—东盟博览会机制建设,拓展中国—东盟交流渠道,与各国加强减贫合作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会上介绍说,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广西着眼于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帮扶体系等向乡村振兴过渡。“广西愿会同各方伙伴,进一步加强减贫信息交流和工作互动,扩大减贫合作项目规模和范围,加强减贫人才交流学习和减贫政策研究,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艾格帕充分肯定了中国为推动减贫与乡村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式建立,进一步凝聚了双方战略共识,为可持续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中国与东盟各国有着和平发展和多边主义的共同承诺,要坚持最大化市场开放,共同面对新常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会嘉宾们高度评价中国减贫方案。菲律宾国家反贫困委员会秘书长诺埃尔·费龙可指出,减贫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具亮点的中国发展成就之一,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在本届论坛考察交流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有效的减贫方案,未来将继续加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各种形式开展减贫工作。”
2016年,中国与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共同启动了“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目前所有项目都已竣工验收,项目实施任务全面完成。“感谢中国政府在减贫方面的支持和经验分享,我们也坚信中国成功消除贫困的经验,能为缅甸实现同样目标提供有力借鉴。”腊莫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阮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