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365xczx.com

成果展示
河南浚县:以“五大特色产业”打造受灾不返贫“浚县模式”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2022-10-10 10:25:43     【字体: 】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范化解因灾致贫风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围绕“产业兴旺富民强村”主题,做优做强“特色农牧、特色加工、电商物流、农村光伏、乡村旅游”五大特色产业,形成结构明晰、带动有力、产业兴旺、富民强村的工作格局和发展态势。

640.jpg

在浚县炳良自强双创园电商就业区,二十多名身穿“炳良自强”红色马甲的残疾人正在电脑上熟练操作着电脑,他们都是经过培训的云客服专员。其中,身坐轮椅,正在操作电脑制图软件的李安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患有肢体残疾的李安成是白寺镇东和营村的监测户,早前他到浚县炳良自强双创园参加培训,经过认真学习,通过了考核,并获得了稳定的工作。

640 (2).jpg

(浚县炳良自强双创园讲师 李安成):“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电商知识,也通过掌握的电商知识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现在是我们学校的PS平面讲师,一个月有1万多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我的家庭生活,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640 (3).jpg

近年来,浚县炳良自强双创园为残疾人、监测户免费提供网店运营、云客服、平面设计、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等电商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

640 (4).jpg

(浚县炳良自强双创园负责人 孙系):“目前累计培训7600多名学员,3000多名残疾人学员就业网店客服,16名监测户在公司就业,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640 (5).jpg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防范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县聚焦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一条通过产业帮扶避免群众因灾返贫的乡村振兴之路。

640 (6).jpg

在位于小河镇东王渡村的一处现代化猪舍,十多名工人正在宽敞明亮、整洁通风的饲养生产区内粉刷墙面、粘贴瓷砖,做最后的收尾工作,猪舍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今年以来,小河镇积极谋划项目,利用财政衔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猪舍两栋,在壮大村镇集体经济的同时,真正实现帮农助农。

640 (8).jpg

(浚县小河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 刘彩伟)“项目建成后,全镇增加综合收益84万元。从资金收益中的70%资金用于脱贫户、监测户增收,重点支持前刘庄、西郭渡两个脱贫村,帮助全镇脱贫户357户、监测户708户,共计2062人增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640 (9).jpg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浚县共打造乡村旅游点位10多处,乡村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位于浚县善堂镇东海头村的桃花深处农博休闲旅游区项目是浚县昌茂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善堂镇东部的万亩桃园打造的一个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其中,东海头村利用600多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该项目建成后成为了一个集休闲娱乐、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项目,同时带动周边8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

640 (10).jpg

(浚县善堂镇东海头村村民 王怀献):“在这里干活儿,一个月3000块钱左右,温饱问题都能够解决。离家里也近,能够照顾家,家里边儿的活儿抽空也不耽误干,在这儿干挺好了。”

640 (11).jpg

除了电商物流、特色农牧、乡村旅游外,浚县还着力打造了特色加工、农村光伏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结构明晰、带动有力、产业兴旺、富民强村的工作格局和发展态势,先后吸纳脱贫户、监测户1000多人就业。

640 (12).jpg

(浚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献峰):“今年以来,浚县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投入财政衔接资金4500多万元,建设15个产业项目,吸纳脱贫户、监测户100多人就业。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和产业帮扶,避免了群众因灾返贫,促进群众稳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供稿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乡村振兴局)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