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形势新任务,浚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采取“14321”工作法,奋发进取、尽锐出战,坚决守牢住房安全底线。
“1”是组建一个专班。树牢“全县一盘棋”思想,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住房保障工作专班,定期分析研判住房保障工作,切实把工作任务分解到板块条线,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把工作压力传递到每个成员。
“4”是抓好四个排查。4·29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深刻汲取长沙4·29安全事故教训,共排查住房173592户,安全住房户173061 户,初步判定存在一般安全隐患的房屋531户(均不是住户唯一住房),一般安全隐患449户,重大安全隐患82户(已全部拆除),现已全部整改销号。“敲门行动”排查。充分发挥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优势,合理科学运用“敲门行动”排查结果,及时对反馈的住房问题进行现场核实。日常监测排查。经排查,纳入危房改造任务133户(C级79户、D级54户)。其中:监测户65户、脱贫户34户、农村低保19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5户,现已全部开工,其中已竣工81户(C级65户、D级16户),正在施工52户(C级14户、D级38户)。定期监测排查。2022年1月至9月份新增重点对象有692户农户需进行房屋鉴定。其中:监测户473户、农村低保户206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3户。目前已完成鉴定610户,82户鉴定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3”是严格三个监管。严格落实程序监管。结合“7·20”特大洪涝灾害对群众房屋的影响,聘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因灾受损房屋进行鉴定;采用走访调查、“四议两公开”等方式,全面核实相关信息,及时按照政策规范进行审批,实现了鉴定结果精准、户主信息精准、审批程序精准。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改完成因灾受损房屋36277户(C级29256户,全部进行了维修加固;D级7021户,其中货币化4310户,原址重建2567户,集中安置144户),因房屋受灾纳入监测对象261户。现已全部改造完成,发放补助资金10103余万元。严格落实质量安全监管。坚持把“质量第一,守牢安全底线”贯穿住房保障全过程,委托监理机构对危房改造施工进行监管,有效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严格落实资金拨付监管。加强对危改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决算项目,坚持建成一户、验收一户、发放一户,确保危改资金直达危改户“一卡通”账户。
“2”是搞好两项服务。做好人员培训服务。加大与省建科院对接协调力度,制定农村工匠技术培训工作计划,为村民自建房屋提供技术力量支撑。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农村建筑工匠800余人次。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服务4500余次,同时,结合浚县地形特点、传统文化和传统民居风貌等因素,组织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村民自建住房设计图册编制工作,累计印发《农村房屋建设图集》和《农村房屋维修加固技术指南》1000余套,无偿提供给村民选用。
“1”是强化一个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紧围绕“隐患排查整治、健全住房监测机制、加强建设质量管理、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四个方面制定了《住房保障专班工作方案》,实现了住房保障政策稳定、延续。健全了“动态监测、动态建档、动态修复、动态清零”住房监测机制,建立了工作台账,明确了工作措施、时间节点和监管要求,及时跟踪并实时通报各镇办工作进展情况,有效确保了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