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由“摸底确权”向“管好用好”转变,陕西省吴起县推行“四个一(一牌一证一账一机制)”工作法,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
悬挂一块明白牌,提知晓
在全县91个行政村制作悬挂扶贫资产明白牌,详细登记2013年以来该村公益性和经营性扶贫资产名称、资产价值、形成时间、资产现状、管护责任人、运营主体、收益情况、运营现状等内容,便于群众了解、知晓扶贫资产底数,促使扶贫资产“阳光”运行,全面杜绝挪用、侵占扶贫资产违纪违规问题发生。
签订一份移交证书,压责任
扶贫项目形成资产后,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原则,由项目实施单位与管护单位逐项目签订扶贫资产移交证书及管护责任协议,明确资产价值、资产权属、管护单位、管护责任,确保确权到位、移交到位、管护责任到位。目前县级部门共确权移交到镇村资产729个。
建立一套资产台账,明底数
通过全面梳理2013年到2021年各类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分年度、分类别、分项目登记造册,建立县级扶贫资产管理总台账和行业部门、镇、村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并录入国办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完善,做到了扶贫项目资产登记内容无遗漏,数据无差错,线上线下数据完全一致。目前,县镇村共登记各类扶贫资产1029个83144万元,其中公益性资产708个66172万元,经营性资产321个16972万元。
制定一项管护机制,保运营
制定《吴起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吴起县扶贫资产通组道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镇村分别制定公益性、经营性《扶贫资产管护办法》,压实镇级属地管理责任、村级日常管理责任和各级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将扶贫资产管理纳入年度重点督查检查以及考核内容,强化风险防控。针对公益性资产,落实日常管护经费,逐项目明确管护责任人,建立日常管护台账。针对经营性资产,结合资产运营现状,制定联农带农机制,发挥经营性资产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作用,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