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市地处海南省西南部,是海南三大滨海城市之一,也是海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业基地,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不到30%。全市陆地面积2272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95个村居委会)和1个经济区。
8月28日,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经过岗前实操培训的农民在工地务工。赵茜/摄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东方市在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坚持把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坚持“五有五化”,推动农民稳步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2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同比增长7%,排名全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排名全省第一,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0.24%,同比增长8.6%,排名全省第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通过“五有五化”细致、精准、有力地工作推动的结果。
有机制,实现务工就业组织化。东方市坚持高位推动,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行动专班,制定了行动方案,把建立农民务工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长效机制纳入能力提升建设年“揭榜挂帅”榜单,将创建就业服务驿站列入为民办实事事项,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定期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培训”活动,为农民务工就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6月3日,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老马村劳务输出队队员在东方市七七农场分拣打包农产品。赵茜/摄
有平台,探索务工就业精准化。创新设立就业驿站,首批推出4个各具特色的就业驿站,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起用工务工的“双订单”服务平台。比如,大田镇就业驿站摸排登记全镇76家企业的用工需求和1.3万名劳动力信息,精准设立8个工种25支劳务输出队,实行信息入库、动态管理,形成“企业下单—驿站接单—精准发单—现场签单”的全流程就业服务体系。4个就业驿站成立以来,已实现4.2万人次务工。
有培训,推进务工就业专业化。从用工需求入手,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在职业学校等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建筑类、修理类专业技能培训;组织有经验的“老工匠”下沉到村里开展建筑砌墙、采摘包装等技能培训;组织用工企业在田间地头、建筑工地为农民开展岗前实操性培训;组织光伏企业技术人员到就业驿站为“光伏维修大队”开展光伏维修培训,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难的问题。2022年以来,全市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共计37期、培训2384人次,其中脱贫户1763人次,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农民生产技能、增强其就业本领。
有队伍,打造务工就业品牌化。坚持“政府引+自主创”相结合,积极引导各乡镇结合优势产业和农民工特长自主创建务工品牌。比如八所镇针对在建项目工地本地用工少的问题,推出“东方工匠”特色劳务品牌,整合挖机、水电工、砌墙工等5支队伍,注册成立建筑劳务输出公司,创建实训基地,组织培训和劳务对接活动,显著提升东方市在建项目吸纳本地用工的数量和比例。
有政策,实现务工就业常态化。打好稳就业的政策支持组合拳,一方面助企纾困稳市场主体,为企业减免社保费,实施稳岗返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等。另一方面实施务工奖补促就业积极性,今年已发放各类就业补贴3151.93万元,其中发放脱贫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奖补2013.36万元、惠及17323人次。下一步,东方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巩固住再往前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抓好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好就业、就好业”的目标要求。
(作者系海南省东方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