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365xczx.com

理论研究
安徽省宿松县北浴乡:刘安国与群众的脱贫之约
来源:中国扶贫网     2021-03-09 04:31:50     【字体: 】    

2017年5月,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北浴乡罗汉山村,来了位不速之客——徽商职业学院物流系党总支部书记刘安国。在大伙眼中,这是一个“奇怪”的人,每日奔走田间地头、入组入户,有开不完的群众会,也有宣讲不完的惠民政策,更是一位可敬的人,舍下父母妻儿,“5+2”、“白+黑”帮助群众产业发展、肩挑背驮助力环境改善。

结成好“亲戚”,不搞“走过场”

“各位老乡,我到罗汉山村任第一书记,我们徽商职业学院与罗汉山村就成了‘亲家’,帮助大家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来这里的任务。”在与村群众会上,刘安国向全村群众人许下了“脱贫之约”。

在许多人眼里,帮扶往往限于慰问式、接济式,给一些慰问金、送一些粮食,花的钱不少,但只能解决困难家庭几天的生活问题。要想从根本性解问题,需要帮助罗汉山村理清一条符合村情的发展之路、帮助破解村级发展瓶颈。

微信图片_20210309162634_副本.gif

“结对以来,徽商职业学院领导来不下二十次”。罗汉山村党总支书记朱留安介绍。徽商职业学院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在深入村组与农户广泛座谈的基础之上,理出了一条走“红色、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通过工作的广泛接触,驻村工作队对农村的情况更加了解,当地村干、群众与驻村工作队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地群众说“我们罗汉山村接到了真亲”。

帮扶到“实处”,不搞“花架子”

“群众脱贫的出路在哪里?”“我们怎样干?”“帮扶要帮到实处,要做一些让群众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不能搞形象工程!”面对罗汉山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严峻形势,刘安国陷入深思。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经过村支两委的一致商议,认为发展产业是首要任务,并提出“红色、生态、旅游”的扶贫开发思路。刘安国立即与村支两委干部行动起来,抓产业做项目、多方协调争取项目、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充分利用罗汉尖红军营地旧址,挖掘开发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提议并主持建设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这座新落成的纪念馆,崭新的罗汉尖红色文化广场、铜浮雕红色文化墙、罗汉尖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在大山深处熠熠生辉,接待近500余批次、16000余人进行参观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为社会各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实践基地,更成为带领鄂豫皖革命老区的罗汉山村,利用“红色”文化谋求乡村振兴之路。

微信图片_20210309162623.png

如今的罗汉山村路宽了、灯亮了,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村里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1000亩油茶、800亩茶叶基地、125千瓦水力发电站、100千瓦光伏发电站、600平方米竹制品加工厂。投入370万元用来建设通往教育基地的公路扩宽工程,也将于清明节前后完成……在罗汉山村,伴随产业的发展,昔日的穷山村正变成村民们心中的美丽幸福家园。

到村真“煅炼”,选派“结果子”

“刘书记不错,能吃住在村,和百姓打成一片”,当地群众如是评价村第一书记刘安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村两委干部陪同下,刘安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该村29个村民组进行了调研走访,走访的重点对象是老干部、党员、困难户以及村民代表,了解各组的难点以及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因地制宜的提出了“红色、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

四年来,刘安国每月到村工作均在22天以上,走遍了罗汉山的山山水水、走遍了罗汉山的田间地头,他以完善村级工作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村民组长作为主抓手,扎实开展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村“ 两委 ”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微信图片_20210309162613_副本.gif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安国和村“ 两委 ”班子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昔日的“脱贫之约”如期兑现,交出实实在在的脱贫成绩单:2014年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258户909人,贫困发生率32%。如今罗汉山村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20年底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5余万元。

“如今的罗汉山村,产业兴旺了,环境变美了,一幅长短融合的立体产业发展图次第展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但乡村振兴之路还任重道远。”刘安国与群众“脱贫之约”还将继续延续。刘安国将继续在宿松县北浴乡罗汉山村的热土上践行初心和使命,挥洒青春和汗水,做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