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守护、绿色创新。伍风业,是一名医药工程师,从事中西医临床、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技研究开发、绿色健康食品标准品牌管理研究多年,获得过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021年深深地被这样的有这样一群技术专家和农村创业者感动,他们积极响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把50亩的荒山废田变成”“金山银山”,带动革命老区村古田县杉洋镇岭里村的村民、烈士后代、困难户、残疾家庭在这一片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红土地上,坚持以“红色守护、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开启了闽台农业技术合作振兴乡村产业发展之路。
经福建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组织,作为千万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义不容辞挑起负责闽台技术合作的“阳光兴红创新创业团队”,朝着新时代创意农业科技致富的目标,依托科研特长,科教对接帮扶古田县祥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努力促进新时代农村高质量发展。
针对祥辉果蔬合作社提出的“”绿色健康食品品牌管理辅导、高优新奇中医药健康食品苗木研发培育、土壤改造”等技术需求,我们多次带领团队成员前往祥辉果蔬合作社7000平方大棚种植基地开展调研和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微信、电话、视频等开展线上指导工作。
聚焦番茄产业需求闽台团队添智增效
拓展科教服务、绘就振兴画卷。我们团队成员前往合作社进行深入调研和线上交流,对合作社的温控自动水肥一体连栋大棚的阳光小番茄测试,与合作社负责人谢祥辉、廖备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绿色农业食品管理监测的建议。
古田县祥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7月,注册资金200万元,是一家集种养观、以阳光水果小番茄生产、加工、营销、产品研发与培训推广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2019年12月与福建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和产品研发,并引进闽台农业以技术十企业十金融公司十商平台模式运营,联合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
本社现有社员30人(包括党员、低保户、农户),基地50亩,占地3万多平米、年产60吨厂有机肥1座、温控大棚10座,占地规模逾6600 m2,以及“阳光”牌小番茄和阳光玫瑰,玫瑰系列产品。本社以绿色发展生态循环的理念有机种植为宗旨,一年多来一期用地五十亩共投资280万元建设温控自动水肥一体连栋大棚十座15亩作为基地,并引进以色列、台湾、日本等二十多个品种试种推广,年产值将达到一百多万,并带动三十多户致富间接带动五十多人增收。基地先后被省民政厅、省扶贫办评为福建省阳光1+1牵手计划行动产学研示范基地(2019-2020年)、福建省农科院科技产学研示范基地(2021年)和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2020年八月份由民政厅举办的【大地之子】专题片由省综合电视台第一频道来岭里村本社开拍,2020年12月在全县评比中脱颖而出被县农村农业局评为【县级示范合作社】,2021年11月《红土地》杂志阳光1+1专题报道“科技兴村-红色岭里发起绿色财,”2021年12月经古田县发展与改革局推荐以闽台技术合作特色申请正式成为省级法人(团队)科特派科技服务单位,2022年1月中央台致富经栏目组莅临本社基地调研采访。
合作社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朝着“生态美”与“百姓富”方向努力,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引进闽台农业科学技术,种植以色列番茄种苗,重点打造了“阳光小番茄”产学研创新基地。
通过调研了解到合作社的主要成员,近年来在“阳光小番茄”产学研创新基地的大棚等一期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较多的资金,成本偏高,如果按原来的规划,二期300亩土地流转还要投入2000万的资金预算,在短期内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根据合作社及基地的现实情况,调研考察过程中,与合作社负责人经过充分的协商,对合作社的科学发展规划提出了调整建议,为合作社的整体发展及项目对接提出更具体的方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闽台技术创新发展
因地制宜组织闽台技术合作,解决“阳光小番茄”因地理环境偏差出现“种苗根系不旺、土壤营养成分改造、棚热卷叶、真菌病”等状况,为合作社社员讲解田间大棚日常管理的相关细节。
我们和福建省农科院专家温庆放、许家辉等专家会商,针对性果蔬种苗出现的状况同早上阳光施肥有莫大关系,果断提出改为傍晚施肥及调整肥料用量配比的新方案。因为台湾是岛屿受海洋气候影响,同我省的气候不同,所以引进的果蔬种苗要注意实地土壤及气候的不同,大棚建在山坡之地本身水分缺,更需因地制宜的观察调整施肥方式。上午阳光温度太高,棚内热度时间长,肥料浓度偏重易卷叶,改为傍晚温度降低,肥料换稀释新比例容易让根系伸长,真菌病变自然减少。
我最高兴的是能对合作社核心成员开展了“三品一标”及绿色健康食品标准品牌辅导,提升社员管理监测知识,增强品质意识和品牌意识,标准化管理规范了才能保持相关的农业特色产品水分,才能把实验室研究成果更好的落地实践,为农业科技品牌树立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把一群外行人辅导教成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意”的新时代中国农民,为他们开启一扇绿色农业奔小康的广阔大门,那可就太有意义了。
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秘书长陈其玉通过了解掌握现代农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基地的运营,进一步完善基地田间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提升合作社社员责任感和管理水平。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各类科技特派员的支持,逐步打造成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和标准现代生态农庄,并根据后续发展情况,申报相关农业科研项目,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来推动合作社和阳光小番茄科技产品的科学发展。
突破创新推广面积辐射周边科学致富
突破创新2019-2020年示范上架高效栽培技术12.9万袋、水雾化微喷1.2万袋的经验,在合作社所在岭里周边推广上架微喷自然生长栽培30多万袋。在本合作社示范菌菇太空包代化肥优化配施技术300亩次、香菇脱水及冰鲜工技术12.5吨。项目带动社员和村民就业30多人次/年,人均增收1.2万元/年以上,精准帮扶3户村民困难户改善生活,组织合作社创建了农民田间学校,举办桃、菌及果蔬技术培训班,培训新型农民、社员村民等逾200人次。
台湾博士冯天润对技术复制推广做了梳理,省东南科技院陈其玉和合作社社员廖备春、谢和贡从2021年5月-12月向古田县城西街道罗峰村及其他村庄、农庄输出番茄农业技术和种植经验,指导他们科学种植。
品种培优铸就品牌绿色食品多元经营
通过科技引领,鼓励大棚里的合作社社员们按台湾吴世聪博士讲解的土壤改良、菌种培育、生态有机种植推广的知识平整土地,把台湾农艺师陈志源培育的新种选种“小黄瓜、黑玉米、卷心菜、迷彩番茄”嫁接种植,促进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优、新、奇、特”不同品种,力争以高产量和高品质引领走向有机生态多元经营。
科技赋能产品上市闽台合作科技兴村
躬身田间科技赋能、围绕特色创新创业;一串串的硕果一串串的甜蜜,这是新时代红土地劳动的硕果,这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成果。精心呵护,产品上市;经过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小小的“阳光小番茄”成为架起闽台技术合作振兴乡村的桥梁作用。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如今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更加恣意的释放,我们正一步步用实际行动构绘红色科技经济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