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何家沟村已焕然一新,青山绿树映入眼帘,水泥村路盘于山间,书声琅琅跃自校园,菌菇产业行在途中……
曾经,何家沟是“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村,全村700多口人靠种小麦、玉米、土豆、蚕豆等农作物生活,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
中建二局三公司派驻何家沟村的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吴承坤于2021年6月到达何家沟村,彼时正处在何家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
吴承坤到达何家沟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去了解民情村情。耗时一个月,他终于将全村159户人家全部走访完毕,并建立了诉求手册。无儿无女的村民马福保(化名)说:“家里房屋需修缮,要单独向县里申请帮扶!”村民马兴(化名)说:“家里4岁小女儿因车祸伤及双腿。”诸如此类的情况多不胜数,吴承坤的诉求手册上,密密麻麻记录了村民各家各户的情况。
诉求手册建立后,吴承坤组织村干部一起对村民实行“包户制”,切实跟进落实,确保让民生诉求得以关注与解决。
在乡党委与公司的帮助下,吴承坤申请到了4.2万元专项帮扶资金,成立了第一届何家沟村“学生暑期托管辅导班”,并邀请村里第一位女大学生马兰花担任辅导老师。此举在解决了孩子们暑假的学习和安全问题的同时,也为中建二局三公司帮扶的马兰花带来了收入。除此之外,为推动何家沟村文化乡村的建设,读书屋、村史馆的建设工作正在途中。
在何家沟的脱贫路上,通过专家实地考察、产业发展方案论证,中建二局投入628万元打造何家沟村建合菌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康乐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综合服务中心,致力于推动富饶乡村的建设。
菌类种植合作社在脱贫路上起了很大作用,但仍面临产品销路单一的现状,对此,合作社经过对比考察和实地资源分析,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和思路,采用“干鲜结合”的销售模式,按照“党建+合作社+农户+电商”的发展新模式,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道。
目前,吴承坤正带领何家沟村实施的九大“工程”,是中建集团为何家沟村制定的人居环境提升方案。其中包括实现红瓦、白墙、绿树、蓝天的乡村宜居新风貌的“白墙红瓦工程”;充分利用景观小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丰富公共空间的景观环境的“房前屋后公共空间提升改造工程”;实现村民健康与环境的改善、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一座集村历史、脱贫攻坚历史和乡村振兴史为一体的“何家沟村村史馆建设工程”。
除此之外,主路边挡土墙工程、居民院墙建设工程、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修建三、四社饮用自来水蓄水池工程,这些关乎何家沟民生的每一项措施,都将于2023年底前实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