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笃义,1986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一个偏僻村民组。2001年考入安徽省行知学校,2003年被分配到浙江杭州一家企业实习,201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年,因为父母身体不好,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家境一直贫寒,经本户申请,村里评议,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04年,学校实习结束后,因家庭贫寒,汪笃义就选择在浙江打工,希望通过务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但远离家乡的工作并不能彻底解除贫困现状。汪笃义回想说:“因为父母患慢性病不能干重活,家庭开支相当紧张。中专毕业之后我就选择到浙江那边打工,当时工资也就三千来块钱,因为要经常陪父母要到医院做检查,来回车费包括中间的一些请假之类的,一年到头下来我也剩不了多少钱。”
2016年初,汪笃义知悉歙县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就业扶贫基地,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抱着到家门口就业又可以照顾父母的想法,汪笃义在招聘会上了解到黄山明明德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员工,并在轴承车间现场观摩两天后,汪笃义决定留下来,并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公司,汪笃义不仅能享受到县人社部门发放就业补贴,还积极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肯吃苦、肯钻研的汪笃义还被公司出资推荐,参加安徽省人社厅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考取了轴承磨工技师证书。也就在当年,由于汪笃义在技术和业务等各方面的表现,年收入已达到了4万元,根据安徽省2016年的评估标准,汪笃义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2020年,汪笃义已晋级为该公司的技术人才,作为研发骨干,还参与了某型汽车轮毂轴承和新型农用机偏心轴承项目的项目开发,并一举成功,获得客户好评。“我通过扶贫招聘会选择了在家乡就业,家庭这块也能得到一定的照顾,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做了团队的主管,工资比浙江那边还要略高,每个月收入大概有五千多块钱。”汪笃义满意地说道。“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那天起,我就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摘去贫困帽子,因为我是党员,我不能拖后腿,既然有了这个很好的岗位,我就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业绩,起到党员的模范作用。”如今,汪笃义还被公司聘为轴承专业授课的讲师,把学到的技术又传授给员工。经过他亲手培训和实践操作指导的有48人考取了高级工证书,31人考取磨工技师证书。他也成为公司党员示范岗的典范,被公司任命为车间生产主管。“我自己解决不了的,我会请教他,他也很乐于助人,特别是设备方面,我们有不懂的,经常去问他,他也会毫不保留地教我们!”公司员工胡文龙评价道。“就像这款新型农用机偏心轴承,我们当初开始设计开发的时候,客户也认为我们是难以做到的,汪笃义经历了好几个通宵的钻研,和我们一起快速地完成了研发任务,现在每个月至少一万台套的订单,能为公司创造产值六七十万元!”公司汽车项目组负责人吴云辉称赞道。
在就业帮扶的好政策下,汪笃义人生实现了升华。2021年12月汪笃义荣获了“全国优秀农民工”光荣称号。“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我才能在这么几年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梦想。现在家里也脱贫了,生活比以前更好、更有盼头了,今后在公司里面,我要更加刻苦地钻研技术,毫无保留地指导新人,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溪头镇人民政府)